土工膜是一种厚度薄、拉伸性能好、防渗性能优
的土 工 合 成 材 料,在平原水库工程中被广泛采
用[1],因此其膜体稳定性判别和渗漏量计算被众多
学者所关注[2]。研究表明土工膜理论服役年限可
达 100 a 以上[3],但土工膜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不
可避免会存在破损和缺陷。岑威钧等[4]指出引起
土工膜出现缺陷的主要因素包括膜上荷载、垫层颗
粒形状和凸起程度。Nosko 等[5]用损伤检测系统对
325 万 m2
对土工膜防水层进行缺陷检测,表明土工膜
缺陷尺寸基本在 0.2 ~ 13.0 cm2
之间,其中 0.5 ~ 10.0
cm2
大小的缺陷占总缺陷的 85.8%。Giroud 等[6-8]建
已按照每 4 000 m2
出现1 个缺陷的分布概率进行图
供膜渗漏量估算。Barroso 等[9]发现缺陷渗漏量随
水头增大而增大,且小尺度试验得到的渗漏量大于
大、中型尺度试验结果。Giroud
[10]研究了缺陷形态
对渗漏量的影响,并给出形式简单的经验公式。
Touze-Foltz 等[11-13]和 Giroud 等[14]结合不同形态缺
新的经验公式,分别推导出有限长度下的缺陷渗漏
量计算公式。刘健等[15]结合大屯水库工程,指出缺
缺陷数量和水头高度是土工膜缺陷渗漏量的主要影响因素。刘英杰等[16]对不同类型的土工膜进行研究,
指出单层土工膜受缺陷尺寸的影响比复合土工膜显
著,复合土工膜的防渗效果更好。
本文依托珠江三角洲某土工膜防渗平原水库,
建立施工和运行过程水库渗流有限元模型,研究土
工膜缺陷尺寸、数量和位置对膜体稳定性和渗漏量
的影响,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。对库底土工膜防渗结构进行力学平衡分析时,
要确保土工膜处于稳定状态,应使其膜体作用力合
例为零。一般平原水库库盆土工膜受到的外力包括
库区储水施加的膜上库水压力、土工膜上混凝土铺
盖或保护层的压重、膜下地下水的顶托力、膜下气体
的顶托力和膜下土壤的支持力。若土工膜的受力处
于平衡状态,则有
F1 + F 2= F 3 + F4 + F5 ( 7)
式中: F1 为膜上固水压力; F2 为膜上混凝土铺盖或
保护层的压重;F3 为膜下地下水的顶力;F4 为膜
下气体的顶托力; F5 为膜下土壤的支持力。
当库内水位较高,膜上库水压力远大于膜下地
下水顶托力及气体顶托力时,土工膜下地层的支持
力可以平衡多余压力,维持土工膜的稳定。而当库
内水位较低时,库水压力也较小,膜上压力可能小于
膜下地下水及土层中气体对膜的顶托力,从而使
式(7) 不成立,导致库底土工模不稳定。由于地层
土壤承担的支持力大于或等于零,且能适应其他力
的变化而变化,故等式( 7) 可转化为以下不等式:
F1 + F2 ≥ F3 + F4 ( 8)
由于该工程坝基土多为黏性土,含气量较少,且
难以运移、聚集;此外,库底土壤没有能够自主产生
气体的条件,在渗流作用下纵使气体集结于膜下,但
因总量较少,难以形成较大的膜下压力,此时可忽略
膜下气体的顶托力。为了便于测量,将上述力等效
为压力水头,则有下式:
H1 + H2 ≥ H3 ( 9)
式中: H1 为膜上固水压力水头; H2 为膜上混凝土铺
盖或保护层压重对应的压力水头; H3 为膜下地下水
的压力水头。当满足式( 9) 时,可认为库底土公膜
稳定性满足要求。
2 工程实例
2.1 工程概况
某新建水库为平原水库,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
洲地区,呈三角地块,水库东、西两侧均为河道。工
程等 别 为Ⅰ等,水 库 设 计、校核洪水标准分别为
100 a和 300 a 一样,建筑物级别为 1 级。水库未注入
式水库,正常蓄水位为 4.20 m,设计水位为 4. 30 m,死
水位为-1.00 m。水库采用悬挂式垂直防渗墙合全
库底铺设土工膜联合防渗形式。水库库底从下至上
依次布 置 碎 石 ( 厚 300 mm) 、长 丝 土 工 布 ( 规 格
200 g / m 2
) 、土工膜( 厚 0.5 mm 的 PE 膜) 、长丝土工
布( 规格 200 g /m2
) 、中粗砂( 厚 100mm) 及 C25 混凝
土( 厚 200 mm) 。本文重点研究不同土工膜缺陷工
况下库底土工膜的稳定性和缺陷处的渗漏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