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,仪器设备应始终保持在校准周期内,否则无法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。
准确性。浸渍法涉及需要定期校准的仪器,主要是天平,而密度梯度法主要需要校准玻璃浮子。
需要注意的是,梯度柱内玻璃浮子之间的间距不宜太大,以5cm左右为最佳。此外,控制
梯度柱精度的关键是配制梯度柱时严格控制液体流速,通常为8~10 mL/min
[4]
。如果流量超过
如果太大,很容易导致梯度柱范围狭窄,样品分布集中,干扰样品几何中心的读数,导致检测数据过大。
如果流量太小,会因为梯度柱太宽,导致样品分布松散,读取样品的几何中心不够准确,影响测试的准确性。
精度,导致检测数据过大。这也是密度梯度法使用的难点和容易产生人为误差的因素。
3.2.2 测试方法的影响
(1)样品的条件调整。
测试前,样品需要在标准环境下进行调节[温度(23±2)℃,相对湿度(50±10)%]
状态调整40多个小时。如果不按照标准调整样品,由于样品没有达到平衡,结果就会不正确。
偏差。
如前所述,气泡的处理是造成密度值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试验过程中,样品应保持在浸泡溶液中
中面及边缘无气泡。如果样品上附着的气泡不进行处理,则在浸没溶液中测量的样品质量会太小,导致最终结果。
得到的密度值较小,密度离散度较大。因此,在制备样品时,尽量保持样品边缘光滑。具有光滑表面的材料,例如
使用光滑的土工膜也更容易获得准确的结果。密度梯度法更容易彻底去除表面气泡,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。
另外,为了减少浸没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,还需要注意的是,测试时需要将样品放置在液面以下10mm处;
其次,应尽快读数,防止样品吸收浸液,导致其表观质量增大,计算出的测试数据过小。
(2)检测温度和浸液密度。
根据标准,测量浸渍液密度的温度应与土工膜的试验温度一致。然而,由于种种原因,
测量浸没液体密度时的温度很容易与测试实验室的环境温度不同。根据以往对影响密度值的各种因素的研究
不确定度评估,在众多因素中,浸没液体的温度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[5]
。即测量浸没液体密度时的温度
如果测试温度与土工膜的温度不同,会对土工膜密度的检测数据产生较大的影响。在密度梯度法中,梯度
柱的制备和测试过程均在恒温水浴中完成,保证密封玻璃管保持(23±1)℃的温度。从这个方面
据说,密度梯度法可以更好地避免浸液温度带来的误差。
4。结论
本文采用浸渍法和密度梯度法对土工膜的密度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,以真实反映两种测试方法。
准确度,结合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,得出以下结论:
(1)采用密度梯度法测量普通土工膜的密度,测试结果更稳定、更准确,
·255·
查看
在测量粗糙面土工膜的密度时表现更为明显。
(2)浸渍法测定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。要严格控制样品制备、取样、检测等环节,确保
土壤保护膜密度测试数据准确可靠。因此,在日常检验工作中,检验人员需要认真负责、严谨
必须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,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,尽量避免引入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,从而保证
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。